天下之大,确实无奇不有!有的地方,山崖会周期性地“生”出石蛋,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,仿佛是某种神秘的自然现象。然而,我国却有一座这样令人惊叹的神奇山崖,每隔三十年,它就会诞生出一颗石蛋。而更不可思议的是,这些“石蛋”竟然是自动生成的。
这些石蛋的形状非常独特,和恐龙蛋极为相似,不仅在外形上高度相似,而且它们的纹理、尺寸以及颜色都与恐龙蛋化石几乎无异。那么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这座神奇的山崖位于贵州省三都县的登赶山,靠近水族村的姑鲁寨。山间绿树成荫,杂草丛生,但在某处山腰的悬崖上,裸露着一块大约20多米长,6米高的岩壁。尽管这片岩壁看上去与其他山崖并无二致,但其凹凸不平的表面,却成为了石蛋生成的源头。
在这块岩壁靠近溪流的一面,岩面上不规则地排列着一颗颗圆滑光亮的石蛋。它们大小不一,从几颗石蛋的微小突起,到更多已经成熟、即将脱落的巨型石蛋,数量庞大,仿佛是一排按顺序产出的鸡蛋。那些刚刚露出头的小石蛋,就像刚刚孵化出来的,而一些已经生长得较大,显示出它们即将脱离母体的迹象。
展开剩余69%村里每户人家门前几乎都会有几颗这种石蛋,它们沉重无比,轻的几十公斤,重的甚至超过百公斤。石蛋大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,颜色呈淡黄色,外观和恐龙蛋极为相似,不管是从形状、大小还是色泽上看,它们都像极了恐龙蛋的化石。
据村里的老人说,这些石蛋几乎每隔30年就会在同一位置生成一颗。每个能够产蛋的“窝”都有规律地“出蛋”。而对于当地居民而言,家中若能拥有一颗这样的石蛋,那无疑是个象征着家庭将会兴旺、无忧无虑的好运象征。人们常常把石蛋放在家门口,既可以坐上去当做座椅,也可以展示给邻里亲友看;到了夜晚,他们又会将石蛋收回屋内,以防它们丢失。
2005年,经过统计,姑鲁寨125户人家中,共有超过一百颗这样的石蛋。可是,随着“石头下蛋”这一神奇现象名声远播,越来越多的外地商人慕名而来,试图以高价购买这些奇特的石蛋。在1999至2009年间,姑鲁寨的这片“产蛋崖”分别在1999年3月、2003年5月、2005年6月、2007年3月以及2009年1月陆续产生了5颗石蛋。
那么,这些冰冷的石壁究竟是如何“生出”这些石蛋的呢?而且这些石蛋的生成周期为何能够如此准确,间隔30年?这些问题不仅让当地的水族人感到困惑,就连科学家也无法做出明确的解释。
2005年6月,中国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总工程师王尚彦博士,正巧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这些石蛋的报道,并且看到了产蛋崖上的照片。他当时感到,这些石蛋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,颜色上带有些许淡黄,非常像恐龙蛋。于是,他决定深入调查这一神秘现象。
王博士通过查阅大量的地质文献,逐渐得出一个结论:五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,贵州三都一带曾是广袤的海洋。那时,一些碳酸钙分子在深海的软泥中游离,经过特殊的化学反应,它们开始逐渐凝结成结核。在亿万年的沉积压实下,软泥和结核变成了岩石,泥岩和石蛋逐渐被埋藏于海底。随着地质运动的推进,这些岩石最终被露出地表。
由于泥岩和结核组成的石蛋的风化速度不同,导致石蛋逐渐从岩壁上“脱落”。而当地人提到的“每30年产蛋一次”的现象,恰恰是由于泥岩和石蛋的风化速度差异所导致的时间间隔。
原来,这些神奇的“石蛋”并非天赐的奇物,而只是普通的地质遗留物。通过科学的解释,曾经充满神秘色彩的悬崖石蛋,终于褪去了它神秘的光环,回归到自然的面貌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杨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